专栏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

民商法 来源:中国气象局 2021-11-19 15:45:28 阅读:783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是为加强雷电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规范防雷装置检测行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由中国气象局于2016年4月7日发布,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颁布单位:中国气象局 文 号:中国气象局令第31号 颁布时间:2016年4月7日 实施时间:2016年10月1日 时 效 性:-- 效力级别:--

政策全文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雷电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规范防雷装置检测行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实施对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检测是指对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用以防御雷电灾害的设施或者系统进行检测的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管理和认定工作。

第四条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等级分为甲、乙两级。

甲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检测。

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三类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检测。

第五条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分正本和副本,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统一印制。资质证有效期为5年。

第六条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认定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高效、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二章 资质申请条件

第七条 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满足防雷装置检测业务需要的经营场所。

(三)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格证》,并在其从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格证》的人员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与防雷、建筑、电子、电气、气象、通信、电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四)具有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健全的技术、档案和安全管理制度。

(五)具有与所申请资质等级相适应的防雷装置检测能力和良好信誉。

(六)用于防雷装置检测的专用仪器设备应当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

第八条 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除了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与承担业务相适应的防雷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2名,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6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5年以上,并具备相应资质等级要求的防雷装置检测专业知识和能力。

(二)近3年内开展的防雷装置检测项目不少于300个,且未因检测质量问题引发事故;防雷装置检测项目通过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的质量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三)具有满足相应技术标准的专业设备(见附表1)。

(四)取得乙级资质3年以上。

第九条 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除了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与承担业务相适应的防雷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1名,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3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等工作3年以上,并具备相应资质等级要求的防雷装置检测专业知识和能力。

(二)具有满足相应技术标准的专业设备(见附表1)。

第三章 资质申请与受理

第十条 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向法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满足本办法第七条和第九条相应条件的,可以申请防雷装置检测的乙级资质。申请单位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申请表》(见附表2);

(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三)《专业技术人员简表》(见附表3),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格证》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关系证明和《防雷装置检测资格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四)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管理手册;

(五)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的原件及复印件;

(六)仪器、设备及相关设施清单;

(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复印件。

第十二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相应条件的,可以申请防雷装置检测的甲级资质。申请单位除了提交本办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书面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现有资质证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二)《近3年已完成防雷装置检测项目表》(见附表4)和气象主管机构质量考核情况;

(三)近3年20个以上防雷装置检测项目的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四章 资质审查与评审

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受理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到申请单位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受理后,应当委托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评审委员会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审查。评审委员会评审时应当以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提出评审意见。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评审专家库,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评审委员会的委员应当从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确定,并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认定,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入许可审查时限,但应当在作出受理决定时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通过认定的,认定机构颁发《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并在作出认定后30个工作日内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未通过认定的,认定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及其人员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十八条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诚信原则,确保其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并对防雷装置检测数据、结果负责。

第十九条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不得与其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二十条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实行年度报告制度。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从取得资质证后次年起,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向资质认定机构报送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应当包括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遵守技术标准和规范情况、检测项目表以及统计数据等内容。

资质认定机构对年度报告内容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记入信用档案并公示。

第二十一条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在资质证有效期满3个月前,向原认定机构提出延续申请。原认定机构根据年度报告、信用档案及资质申请条件,在有效期满前作出准予延续、降低等级或者注销的决定。逾期未提出延续申请的,资质证到期自动失效。

第二十二条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在资质证有效期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在法人资格管理部门变更登记后30个工作日内,向原资质认定机构申请办理资质证变更手续。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发生合并、分立以及注册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及时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申请核定资质。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合并的,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立的单位可以承继合并前各方中较高等级的资质,但应当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分立的,分立后资质等级根据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重新核定。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注册地的,由新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核定资质。

第二十三条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禁止无资质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防雷装置检测,禁止转包或者违法分包。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格证》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兼职执业。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欺骗、弄虚作假等手段取得资质,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挂靠、转让《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

第二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对防雷装置检测单位的检测质量进行考核。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检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查询或者复制;

(二)就有关事项询问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要求作出说明;

(三)进入有关防雷装置检测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气象主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条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达不到防雷装置检测资质条件的,由原资质认定的气象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予以降低等级或撤销资质。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将防雷装置检测活动和监督管理等信息纳入信用档案,并作为资质延续、升级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视情节轻重,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防雷装置检测标准适用错误的;

(二)防雷装置检测方法不正确的;

(三)防雷装置检测内容不全面、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或不足以支持防雷装置检测结论的;

(四)防雷装置检测结论不明确、不全面或错误的。

第三十条 鼓励防雷行业组织对防雷装置检测活动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并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政策、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全国防雷装置检测单位信用信息、资质等级情况公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对防雷装置检测单位的监督管理、信用信息等情况及时予以公布。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认定和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第三十四条 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撤销其资质证;被许可单位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到期后不予延续;处罚结果纳入全国防雷装置检测单位信用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公示:

(一)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挂靠、转让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的;

(二)向监督检查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转包或者违法分包防雷装置检测项目的;

(四)与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

(五)使用不符合条件的防雷装置检测人员的。

第三十六条 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或者在防雷装置检测中弄虚作假的,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电力、通信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国务院电力或者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另行公布。

第三十八条 在本办法施行前,已取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在2017年9月30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核定资质。

第三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表:1.防雷装置检测专业设备表

2.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申请表

3.专业技术人员简表

4.近3年已完成防雷装置检测项目表

(以上附表略,详情请登录气象局网站) [1]

内容解读

4月1日,经中国气象局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4月7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签署中国气象局令第31号,公布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0月1日起施行。日前,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就《办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为什么要制定《办法》?

于新文:一是加强防雷减灾管理,落实安全责任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防雷减灾事关国家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雷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企业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尤为突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管理手段和实现防雷减灾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也会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气象部门制定出台《办法》,依法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行为,建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责任制,落实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的主体责任,提高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落实气象法律法规,深化改革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御装置的检测工作。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2004年7月,国务院第412号令设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行政许可事项,并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实施。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十四条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作出了规定。为保证气象法律法规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落到实处,执行到位,需要制定与其配套的规章制度予以完善细化。

三是开放服务市场,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的需要。为了加快推进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开放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市场,优化政策环境,支持和鼓励具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需要制定出台《办法》。

记者:《办法》起草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于新文:制定《办法》的基本思路,一是将防雷安全贯穿于《办法》制定的全过程,强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管理手段和实现防雷减灾目的的重要保障,强调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依法履职,提高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质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依法有序开放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市场,培育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主体,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扩大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的覆盖面。三是依法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工作,强化资质监管。

《办法》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安全至上,开放有序。安全为先,强调防雷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健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制度措施、完善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放有序,强调开放不等于放任不管,强调在全面开放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市场的同时,健全市场准入条件、市场监管机制、信息公开和诚信评价制度,完善相关标准,依法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确保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市场开放有序、运行规范。

记者:《办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于新文:《办法》共7章40条,包括总则、资质申请条件、资质申请与受理、资质审查与评审、监督管理、罚则、附则,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第一,界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内涵。明确了防雷装置的内涵,其表述与《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保持一致。即本办法所称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是指对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用以防御雷电灾害的设施或者系统进行检测的活动。

第二,明确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权限和范围。一是规定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管理和认定工作。二是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有关规定,《办法》在第三十七条中明确电力、通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国务院电力或者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另行公布。

第三,明确资质等级、有效期和业务范围。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等级分为甲、乙两级,明确了甲、乙两级资质等级的不同业务范围,规定资质证有效期为五年。

第四,明确资质申请条件,包括申请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申请甲级资质单位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以及申请乙级资质单位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五,明确资质申请和受理要求,包括受理申请的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申请单位应当提交的申请材料、申请受理的主体以及是否做出受理决定的要求。资质申请和受理要求的确立,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六,明确资质认定程序。一是为了保证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的真实可靠,《办法》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受理后,是否指派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做出明确规定。二是为了确保评审的客观、公平、公正,《办法》对评审专家库的建立、评审委员会委员的确立、评审的方式及其评审意见的审查等做出明确规定。三是《办法》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的有关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记者:《办法》对强化资质认定监督管理有何规定和要求?

于新文:一是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及其人员应遵守的规则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延续、变更以及实行年度报告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三是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质量考核、监督检查、信用管理、信息公示。四是规定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记者:如何将《办法》确立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于新文:一是抓好《办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各级气象部门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办法》的精神实质和制度内容,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办法》规定的制度内涵;做好《办法》及其配套标准、规范性文件的宣贯工作;加强与当地人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办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资质认定工作的组织管理。要加强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工作的组织管理;落实审批工作人员,加强业务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培训和考核;完善评审专家库建设,确保评审程序合法合规。

三是加强和创新监管机制和方式。要转变理念,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工商、安监等多部门沟通和协同监管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和信用评价制度,健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市场随机抽查和过程监管制度,依法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市场秩序。

四是认真做好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清理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要求,抓紧做好涉及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同时抓紧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确保《办法》确立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五是狠抓《办法》落实的监督检查。要通过全面督查、专项检查,切实将《办法》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落到实处,执行到位。 [2]

参考资料

1.  中国气象局令 第 31 号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6-09-23]

2.  解读《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引用日期2016-09-23]

延伸阅读
  • 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

    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等法律,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制定了《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现予发布,

  • 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

    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第42号 ,2007年3月2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03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为了加强对期货交易所的监督管理,明确期货

  • 外汇(转)贷款登记管理办法

    外汇(转)贷款登记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外债的宏观管理,提高地方和部门对使用外汇资金的决策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供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的通知》规定的“进一步完善外债登记和统计监测系统,不论是直接从境外筹借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